本文共 307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0 分钟。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可用性测试手册(第2版)》一书中的第1章,第1.4节,作者【美】Jeffrey Rubin(鲁宾) , Dana Chisnell(切斯尼尔),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UCD是在产品开发周期的不同节点中应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和实践工作。回顾常用方法可以提供可用性测试一些场景。可用性测试本身就是诸多方法中的一种。请注意下文描述的技术被提及的顺序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它们应用到一个产品开发周期中的顺序。
人机工程学研究借鉴于人类学学科体系。它在实际使用场所中观察用户(如工作场所、家、咖啡吧等),收集目标用户是谁,他们需要完成的与产品相关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要完成目标的场景。通过这一定性研究,就可以构建用户轮廓、人物画像(典型用户)、情景和任务描述。基于此,你和设计团队可以在整个开发周期中获得设计决策的依据。
UCD与其说是一门技术,不如说是具象化的过程。参与式设计是邀请一位或多位用户代表参与到设计团队。这个方法通常用于家用系统的研发项目。在项目一开始就卷入最终用户参与设计的核心环节,以便标记用户的知识、技能,甚至对设计的情绪反应。用户代表过于融入设计团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他们不再以自己原本的方式反应和思考,相反他们更倾向于避免训诫团队工作人员,隐瞒重要的顾虑或评论。
参与式设计可以有一些技术调整,安排短暂的独立式的工作坊,让用户、设计师和开发就一个具体的设计问题工作在一起。例如,用户、设计师和工程师用一个可工作的原型,一起完成产品最佳尺寸和外形的推敲打磨。
用户焦点小组研究是在项目非常早期让用户代表参与评估初步概念的过程。焦点小组研究可以理解为概念可行性的检验。某些时候,可以同时区分和确认代表用户的类型。所有的焦点小组研究会把多个被试者安排在一起,这是该技术有别于其他技术的重要因素。
小组共同参与评估的概念可以用非常雏形方式呈现,比如手绘铅笔稿、故事版、屏幕上详细描绘的原型或塑料手板模型。目标是探明概念的可接受程度,用户在哪些地方无法接受或感到不满意,哪些改进可以使设计更被接受和更有用。焦点小组研究的美妙之处在于可以深度研究小部分人的评判和感受,同时学习到最终用户是如何思考和感受的。这样,焦点小组对比可用性测试,是截然不同且无可替代的。焦点小组适合收集大体的定性的信息,不适合研究表现和真实行为。记住,焦点小组里的人表达的是主观感受,往往会跟他们的真实行为相左。可用性测试适合观察行为和测量表现,顺便结合部分定性信息的收集。
在执行调研时,可以开始从较大基数范围理解用户对现有产品或潜在产品的偏好。尽管调研无法覆盖焦点小组研究纵深地研究反馈和设计依据,但可以从全量人群中收集大量的样本。比如,尼尔森量表,现行最流行的调研量表,曾基于1 500人的偏好研究全国数百万美金的商业决策。调研可以用于产品周期的任意时段,其中大多数时候用于早期研究潜在用户。调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保证语言描述清晰,所有阅读者都不会产生歧义。调研如果没有多轮测试和充足的准备时间,就不能保证好的效果。此外,再重申一遍,询问用户会怎么做或做了什么永远无法替代在可用性测试中直接观察他们的行为。
一旦明确了谁是你的目标用户以及任务目的,走查就可以在概念早期或产品原型阶段,以用户视角研究一个用户将如何对待一个产品。通常,设计师需要引导他的同事走查真实用户的任务(有时甚至要扮演用户的),同时另一个组员记录使用障碍或对团队的顾虑。结构化的走查由IBM在代码检查的工作中被首次开创使用。执行被试者设定一个具体的角色(如主持人、记录员),并且在清晰的指引下完成任务,确保操作效用(走查过程不应超过2小时)。与其让设计师扮演用户的角色,不如邀请真实用户特别是领袖型用户进来。
卡片分类法用于研究内容或功能的“可查找性”。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用户关于内容组织、文案措辞和用户界面标签等方面的反馈。你既可以向被试者展示没有标题的内容或分类,让用户自己命名(开放式卡片分类),也可以向被试者告知初步的或已有的分类并请他们往里面自主分组内容或功能(封闭式卡片分类)。
在纸面原型的技术中,需要在纸面上向用户展示产品的一个部分并询问相关的问题或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用户的反应。也可以在草稿上用铅笔手绘页面稿、线框稿、几个分屏界面、几个页面或由不同状态的面板组成的框架稿,在逐一展示给用户的过程中发现用户的预期与预设的匹配程度。例如,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关于购物车的原型中,可以展示一个有待购商品的购物车的页面,接下来里面的商品发生了一些变化,接着运费和税费增加了(或者,在进展到下一部分时,直接跟用户再设定出有待购商品的购物车)。
如果需要研究标签对用户预判下一步的作用或预设的分组是否符合用户对任务的思考和表述,可以向用户展示一级导航。用户给出一级导航的选择时,可以展示下一级相应的导航内容。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到你设计或准备的导航深度。
当然,也可以直接就原型询问用户。问题比较宽泛,可以针对组织形式和布局的具体表现,也可以关于用户对特定选择或信息类型的预期。
纸面原型的价值在于通过快速而便捷的方式获取关键性信息。在没有写一行代码之前,设计师就可以确认哪些功能和特性是符合预期的,哪些不是。此外,技术文档撰写人也可以利用纸面原型的技术在撰写之前先行评估内容列表。这项技术可以以最小资源投入反复应用。
专家启发式评估是卷入一个不了解项目的可用性专家或人因工程学专家对产品或系统进行检查。专家们会根据符合研究主体的可用性原则(启发性的)、人因学文献以及已有的专家级经验来完成评估。得出的观点将针对使用产品的目标细分人群。
双重专家既深谙可用性原则或人因工程学,又对某个领域(如健康、金融服务等)或产品运用的专项技术很在行。双重专家可以让启发式评估更加有效。
可用性测试,本书的核心是观察具有代表性的最终用户完成真实任务,并凭借经验采集数据。测试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测试比较正式,要求执行真实的实验来证明或证伪某些假设。第二类测试则不那么正式但依然严格(本书重点阐述的方法),要求以迭代式的测试来发掘可用性缺陷,并逐渐完善问题产品的形态。
追踪调查应用于正式产品发布之后。目的是通过调研、采访和观察为下一次产品发布收集数据。结构化的追踪调查或许是最可信和最准确的可用性评估技术了。因为能保证真实的用户、产品和环境作用在一起。不幸的是追踪调查的方法很少采用,因为设计师可能需要耗费2年的时间研究产品才有可观的收获。销售数据的好坏固然有一定价值,但也无法帮我们认识到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上述这些无论如何都不是不可更改的方法集合。这里也不太可能为读者评估出执行UCD所需的各种技术资金投入程度和复杂程度。很少有组织会实施所有的技术,也不太会以原始单纯的形式实施技术。通常情况下,这些技术会根据具体需求和项目限制作出调整和融合。大家可以在本书配套的网站www.wiley.com/go/ usabilitytesting上找到关于这些技术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2章,聚焦到本书的核心,也是所有技术中最负盛名的技术:可用性测试。
转载地址:http://vawao.baihongyu.com/